早春时节,走进洪湖市府场镇,你会被这里繁忙的工业景象所吸引。这个国土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、人口不到2万的小地方,却孕育出了一个年产值近50亿元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。究竟是什么让这个“弹丸之地”成为了全国闻名的工业重镇?
府场镇位于洪湖、监利、仙桃三县(市)交界处,是洪湖地域面积最小的乡镇,但却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乡镇。目前,府场拥有工业公司139家,其中规上工业公司33家,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占比超90%。2024年,全镇完成规模企业工业产值48.5亿元,入库税收1.18亿元。
从一家小小的鲍尔环加工车间起步,发展成为百亿级产业集群,府场镇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产业传奇。作为洪湖乃至荆州市的传统工业重镇,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后,站在镇域经济发展新的起点上,府场人如何续写新的辉煌?
走进府场开发区泉鸿石化内嵌材料不锈钢换热器改建项目现场,整个厂区干净整洁,车间内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。该项目占地48000平方米,厂房面积20000平方米。这片土地上曾经是一家破产的企业。2024年8月,在镇政府的积极协调与帮助下,泉鸿石化通过法拍拿下该片土地,投入1亿多元用于厂房改扩建和设备购置。“目前已部分投产,今年5月全部完工投产后,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,缴纳税收1000万元以上。”湖北泉鸿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生产主管肖木成表示。
好产业,强产业,离不开土地、资金等要素保障。府场镇打造了政企沟通“直通车”,针对昌发容器、瑞邦石化、泉鸿化工等企业反映的缺乏生产场地、规划审批、技改奖补、资金贷款等难题,一对一为企业协商解决,确保“事事有回应,件件有着落”。为企业排忧解难,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和发展动力。以泉鸿石化等6家企业为例,通过解决生产场地问题,3年来,6家企业累计产值超25亿元、工业投资过2亿元、税收近1亿元,有效支撑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增长。
随着企业规模数量逐年增加,对用工及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慢慢变得大。突破人才瓶颈,实现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,聚才引才很重要。在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重装车间内,生产线马不停蹄,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订单。作为中石化、中石油、中海油“三桶油”的优质核心合作伙伴,该公司在国内石油化学工业市场根基稳固。“镇党委、政府在我们引进技术人才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。”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天波表示。
为了满足府场企业对配套产业工人的需求,该镇不断尝试多种招引、培养路径。依托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吸引力,府场镇围绕周边县市地区适龄人口开展多元化招聘,涵盖洪湖、仙桃、监利、潜江等多个地区。目前,该镇配套产业工人已超过2500人,平均薪资水平高于当地。此外,府场镇不断用“真金白银”鼓励企业提升工人特别是技术工人的薪资待遇,2022-2024三年间,技术工人工资从280元/天提升至420元/天,有效缓解了产业工人需求问题。
联合洪湖市人社、就业、技校等单位开展技能培训,同时依托镇小微孵化园,为企业定向培养产业工人,建立高技能、高素质产业工人“劳动力池”。“下一步,我镇将不断延伸集群产业链,坚持以产业带动就业、以就业推动产业。创造大量就业岗位,预计2025年为石化装备制造产业新增、替换就业人员500人左右,为我镇工业经济水平提供充足持续的人才支撑。”洪湖府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,镇党委书记范军表示。
未来,府场镇将以“起步冲刺、决胜全年”的决心和姿态,扑下身子苦干实干,打一场晋级进位、追赶超越的翻身仗,争做全市高水平发展的“压舱石”“顶梁柱”。2025年,府场镇有信心实现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,力争培育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家,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,为洪湖乃至荆州市建功“支点建设”作出府场贡献。
这座“迷你小镇”与荆州市其他乡镇有着与生俱来的区别。每当清晨或夕阳西下,自行车的铃铛声、摩托车的轰鸣声、工人们上下班行走间的谈笑声不绝于耳,几十年如一日,诉说着这座工业名镇近五十年“大江大河”般的传奇。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新挑战,府场这座以石化装备制造产业为基底的乡镇如何顺应变局,续写新辉煌?
刀刃向内,持续推进企业技改,紧扣新质生产力,加速推动企业摆脱“内卷”是先导。推动园区企业研发一批新类型、高技术水平、高市场占有率的专利拳头产品,鼓励企业对传统产业产品及生产方式做改造优化,打造一批科学技术研发平台、成果转化平台,有效推动产业高效率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
视野向外,抓好招商引资这个“牛鼻子”,做好“强链、延链、补链”文章是出路。利用好府场石化装备产业集群的优势,积极开展“乡情招商”。发挥府场小微创业园优势,鼓励在外人才返乡创业,有效推动工业经济增长。
以不变应万变,以新局破旧局。府场镇将坚定不移地以“百亿产业”“百亿园区”为发展目标,以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